钢城生态“复兴”记——邯郸市复兴区全域和美乡村建设实践 焦点短讯
时间:2025-08-14 15:33:56来源:新华网
 康河两岸草木葱郁,沁河郊野公园鸟语花香,昔日矿场焕发绿色生机……近日,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“美丽中国采风行”走进邯郸市复兴区,探寻当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转型路径与创新实践。

  邯郸市复兴区,这片曾以钢铁、煤炭为“标签”的“工业重镇”,如今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理念,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,绘就了一幅“古韵为魂、生态为脉、产城共兴”的和美画卷。

  生态蝶变:从“矿渣堆积”到“青绿铺卷”

  作为邯郸传统工业区,复兴区曾一度聚集500余家重工业企业,贡献了全市十分之一以上的GDP,但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。而今,通过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、开展系统性绿化、全域治理水系等一系列举措,实现了从“工业污染区”向“绿色生态区”的巨大转变。

  如今生态怡人、绿意盎然的园博园,曾是一片矿渣堆积的“工业废墟”。为破解生态困局,复兴区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、煤炭焦炭产能317万吨,拆除“散乱污”企业861家,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绿的生机。

  “拆出来的空间,全部还给生态。”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复兴区分局局长尚雷告诉记者。为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,复兴区全面清理沿河及村庄周边各类违建300万平方米,清腾土地1.5万余亩,并将这些闲置地、废弃地,因地制宜改造成为122个村内小游园、小果园,让村民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,实现“即拆、即绿、即美”。

  沁河郊野公园曾是复兴区工业污染的“重灾区”,经过系统治理,河流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及以上,沁河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、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。如今的沁河碧波荡漾,沿岸绿树成荫,成为串联起23个村庄的休闲胜地,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。

  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9年的7.41降至2024年的4.66,PM2.5平均浓度从73微克/立方米降至44.6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由150天增加至268天。黑鹳、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也频频现身,成为复兴区生态美景中的灵动点缀。

  2022年,复兴区下辖的4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,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省级和美乡村全域覆盖的区域,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区的绿色转型之路。

 生态赋能:锻造特色产业融合集群

  “春赏油菜、夏品桃香、秋览油葵、冬踏美雪”,这是复兴区东高河村的新名片。这个曾靠煤炭为生的“煤村”,如今通过“花田+”业态,接待游客累计100万人,村集体增收累计突破500万元。

  在复兴区,各个村庄都打造自己独特的产业方向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产业格局。牛叫河村的湖心岛消夏节、石坡村的康养民宿、齐村的民国风商业街等,共同撑起“复兴乡村游”的品牌。

  通过深挖生态资源潜力,复兴区培育了金丝皇菊、油葵、玫瑰等产业,打造了20余家农业产业化企业,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。同时,依托园博园、沁河郊野公园等生态资源,形成了"半日品园林、半日访古村"的旅游环线,年吸引游客达200余万人次。

  通过“村企共建”模式,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还通过土地流转、民宿经营等分享产业红利。据了解,2024年,复兴区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082元,4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,其中15个村超百万元,真正实现了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美好愿景。

 夯实根基:筑牢和美乡村发展底色

  “村里通了公交,15分钟就能到市区;孩子上学有新教学楼,宽敞明亮;老人看病在家门口就能约到专家……”这是复兴区村民对生活变化的直观感受。当地坚持“全域城区”理念,致力于推动城乡基础设施“无缝衔接”,全力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
  交通网络打通城乡脉络。复兴区投资3.6亿元建成的130公里“四好农村路”,串联起41个行政村的街巷,实现硬化全覆盖。公交线路直通市区,村民15分钟就能进城赶集、就医,曾经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”的乡间路,如今成了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。

  污水治理擦亮乡村底色。288公里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延伸到家家户户,44座粪污处理中心让污水变“肥水”,用于农田灌溉和绿化养护。曾经的黑臭坑塘改造成景观水面,岸边栽花种树,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。

  公共服务暖意融融。新建、改扩建的22所学校,带来了明亮的教室和优质师资,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;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分院等医疗资源下沉,老人看病不用再奔波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村庄。

  网格化管理守护平安。全区划分为5个网格区域、11个联防组,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,每天入户走访排查矛盾隐患。小到邻里纠纷,大到安全隐患,都能在网格内及时化解,实现村民关系和谐融洽。

  文化传承留住乡愁。晋商古道、龙山文化遗存等62处历史遗存得到修复,涧沟村陈列馆、石坡村70/80记忆馆里,老物件诉说着岁月故事。村民自编自演的成语情景剧,让这个被誉为“中国成语典故之都”的地方既含古韵又含新风。

  从钢花四溅到花海连绵,从煤灰漫天到绿水潺潺,复兴区的蜕变,是一场从“工业重镇”到“和美乡村”的跨越,印证了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实践力量,更书写了传统工业区转型的鲜活样本。生态“复兴”的故事仍在继续,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和的画卷,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铺展、涌现。

标签:

  • 上一篇文章:“智造”牵引国产粮机装备升级
  • 下一篇文章:最后一页
  • 生活指南
  • 精选!300秒看家乡︱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:长寿铜鼓 康养胜地

     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熊小亮走进《300秒看家乡》

  • 电影《天宝》首映 导演刘劲分享幕后故事

    7月1日下午,由刘劲、艺兮执导的电影《天宝》在北京举行首映礼,原

  • 中新两国院校多项教育合作落地

    记者日前从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获悉,今年10月,该机构将与中国教

  • IP潮玩、宠物用品、平价茶饮、古法黄金等成为消费者追捧的“新宠”

    当部分传统品牌增长乏力之际,一批新锐消费品牌却创出新高,业绩持

  • 中华雅韵走进联合国总部 传统戏曲“解锁”新姿态

    不久前,上海评弹团携手10名一级演员在联合国总部唱响婉转动听的吴

  • 1191项作品晋级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决赛

    决赛将于6月9日在雄安开赛,赛程21天,共有1191项作品晋级。雄安未

  • “中国企业投资带来双赢” ——访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

    在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的办公室里,摆放着一个中国和谐号列车

  • 北汽集团与首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北京越野中网钻石展厅开幕

    4月7日,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北汽集团)与北京首都创业

  • 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发布全新奢华酒店品牌“美高梅华府”

     3月20日,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(MGM Resorts International

  • 大模型时代的原住民怎么教

    近期,国内多所高校纷纷官宣接入DeepSeek并完成本地化部署,AI重塑

  • 补短板扬优势大力提振消费 持续释放政策效应

   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,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

  • 进博会进行时,霸王茶姬揭秘超5500家门店背后的健康与品质之道

    中国网财经11月8日讯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举办。健

  • 中文热架起连心桥 百万青年争当“桥上人”

    ‘中文为桥,天下一家’,这是我参加此次比赛最大的感悟

  • “伊秉绶奖”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福州开展

    伊秉绶奖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(福州站)24日在福建省海峡民间

  • 编织印染,经纬之间展风采

    养缸刮浆,染出精美的蓝印花布;浸染缝制,绣出独特的民族服饰;轻挑

  • ​西平县师灵镇持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_每日快看

   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,严厉打击违法占地、破坏耕地的行为,近期,西平

  • 民生
    • AI成为数学家得力助手还要多久

    • 多国嘉宾相聚青岛探讨中欧职教合作:既成就彼此,也惠及世界

    • 容声冰箱携多个优质原产地农产品品牌启动乡村振兴“寻鲜之旅”助农计划

    • 铁路女特警余艳玲:从恐高女孩到“铿锵玫瑰”